北京税收法制建设研究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课题研究

《北京市企业税收街乡镇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课题引言(2015年)

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2151.6万人,已经远超《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的1800万的人口目标。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已经给北京市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目前北京市存在的交通拥堵、城市空气污染、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无一不与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有关。合理调控人口规模不仅成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北京市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更好履行首都功能、建设首善之区的现实需要。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北京市明确提出要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并制定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工作方案,通过加大违法建设、违法群租房、地下空间、城乡结合部等专项整治行动力度,不断推进产业功能疏解,加强教育、户籍等方面的人口服务管理,部分区域人口出现转移迹象,但总体效果仍不明显。在这种形势下,亟需从新的视角来研究人口调控的思路与举措。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调控方式,可以通过对经济结构调整,进而能够影响其吸附的就业人口规模与结构,从而在产业与人口发展之间建立了桥梁和纽带。

税收收入的增长和构成情况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状况。当前北京市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均超过75%。与之相对应,北京市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已超过80%,显示北京市税收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从总体上看是相对适应的。

    然而,从行业内部结构来看,不同行业税收与其吸附的就业人口、增加值比重存在明显错位。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例,2013年北京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比为12.2%,吸附的就业人口占比为12.5%,为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但税收收入占比仅为7.3%,为聚人多但税收少的行业。而增加值和税收收入占比均较高的金融业所吸附的就业人口占比仅为4.1% ,为产值高、税收多但聚人较少的行业。这些数据反映出北京市行业税收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诸多不匹配之处,因此很有必要透过税收数据实现对人口分布和产业聚集的全面而立体的研究。

税收收入来源于产业和人口分布,相反,产业结构变动、人口空间分布也将反映、直接影响地方税源的稳定和税收收入的增减。此外,产业结构和人口空间分布之间也相互影响。总体来看,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与税源结构之间存在着动态对应关系。如何通过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合理规划人口空间分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全方位开发和培植税源,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城市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人口高度聚集的空间分布和产业布局,而人口空间分布和产业调整也反映了城市某个功能的转换。当人口过度集中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说明城市功能需要调整或分化,促使人口空间分布相对扩散,产业结构调整相对合理。

本文在城市空间税收分布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首都城市功能新定位,通过分析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空间税收分布,解决疏解哪些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发展哪些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如何运用税收手段进行保障等基本问题,最终做到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规模控制和城市功能疏解兼得。


我要报名

单位:
姓名:
手机号:
报名人数:
验证码:
北京税收法制建设研究会-“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政策及征管解析”